孩子該帶特殊身分上小學嗎?吳俊漢醫師文
「孩子該帶特殊身分上小學嗎?」這個標題,若把「上小學」改成「上國中」、「上高中」、「上大學」也是同個道理。在一些特殊生的臉書社團裡,是個頻繁出現,但有經驗的家長們也常各執一詞的問題。
家長們會心中帶疑惑或遲疑,無非是幾點考量:
①孩子這樣算特殊生嗎?
②孩子如果是,上小學後可以得到什麼協助?
➂孩子如果是,家長自己要做什麼準備?
④特殊生的身分會不會有貼標籤的問題?
在回答這個問題前,我必需強調,全台灣各縣市的鑑定安置作業是不盡相同的,我僅就自己參與過的宜蘭縣教育處特教中心學齡前進小學這個階段的鑑定安置作業做說明,很久以前參與新北市的同類作業經驗已久遠,就直接跳過,而不同縣市的家長,請務必自己找教育局處網站找尋相關作業辦法確認:
進入解答前,有幾件事一定要讓家長們知道:教育需求的診斷與醫學定義的診斷,是不盡然一致的,這是國家制定政策的現實,有時申請不到診斷書,並非醫師冥頑不靈,而是診斷系統不一所致,然大多數兒童青少年精神科醫師都很為兒童福祉思慮再三,您若願意讓醫師明白需求所在,相信遇到不良感受的可能是很小的。
進入解答前,有幾件事一定要讓家長們知道:教育需求的診斷與醫學定義的診斷,是不盡然一致的,這是國家制定政策的現實,有時申請不到診斷書,並非醫師冥頑不靈,而是診斷系統不一所致,然大多數兒童青少年精神科醫師都很為兒童福祉思慮再三,您若願意讓醫師明白需求所在,相信遇到不良感受的可能是很小的。
鑑定安置作業是相當仔細的,有書面審察、學前巡輔老師進行個案觀察與評估、委員齊聚一堂直接觀察孩童三個關卡。委員就有兒童發展相關的醫師、特教系教授、縣內第一線的特教心理評估人員、家長團體的代表、特教中心的行政人員等類人士組成。
作業程序也是相當稹密的,檢送的資料,校方就必須準備鑑輔會轉介單、疑似特殊教育需求幼兒觀察紀錄表、情緒行為困擾幼兒觀察紀錄表、學前巡迴輔導教師評估紀錄表、個案之個別化教育計畫(IEP);而家長要協力搜集的,是以下三樣至少其一:
- 有效期限內的聯合評估報告書 (註1)
- 有效期限內之身心障礙證明 (註1)
- 區域級以上醫療院所兒童發展相關科別所開具之診斷證明書 (註2)
- 集中式特教班
- 分散式資源班 (大部分國家,包含台灣當前的教育主流「融合教育」,讓特殊生大部分時間都能在普通班上課,若有需求再進行抽離接受個別化服務,基本上障礙程度不算太嚴重的,現在趨勢都是往這邊分居多)
- 巡迴輔導班
- 視障/聽語障的不分類巡迴輔導班
註(1):請務必跟校方確認有效期限之定義;另,教育單位收送件皆有一定期程,家長務必自行緊盯行程,以免錯過。
註(2)2024年9月新學年度是否限縮區域級醫院,辦法可能微調。
...................................
①孩子這樣算特殊生嗎?
依宜蘭縣政府辦理身心障礙學生鑑定安置作業原則,有非常具體的分類,兒童青少年精神科相關的主要服務類群中,智能不足、注意力不足過動症、自閉症、學習障礙是最主要的特殊生族群,另依辦法10-5,聽說讀寫算能力能力有特殊落後、與智力預期水準有顯著落差、且經過一定教學補強仍無法突破的,必需加測學習成就類的測驗,這類測驗,大部分醫院不會採購,必要施測時請先行洽詢校方相關部門。
②孩子如果是,上小學後可以得到什麼協助?
委員們會參酌暨有書面報告、當面的觀察,衡量孩童障礙程度、預期對未來課綱學習、課堂參與狀況做出安置建議。安置初步結果會當場告知幼兒園校方、孩童照顧者,也會有書面資料寄送至孩童目前所讀幼兒園再遞交照顧者。照顧者可同意或不同意鑑定結果,若屬後者,可以提出至少兩次申復機會,特教中心會再安排鑑定安置會議處理。而特殊生的身份一般依類別程度,可能為一年或兩年,也就是在國小階段,還會有數次再確認的機會。
自己參加過數場鑑定安置會議運作,委員們都是非常有人性關懷的,絕對不是一個蘿蔔一個坑地把孩童填塞到可能去處,我自己經手過一個雖然經過多年早期療育,但是受先天腦部疾病影響甚鉅的孩童,依障礙程度來看,最佳解是集中式特教班,但因為照顧者希望給孩童再突破的機會,所有委員共同決定讓孩童試行融合到一所有集中式特教班的小學裡,先讓孩童多數時間在普通班,再依實際就學情形判斷下學年該如何。
集中式特教班在法規面上有師生比的要求,也以服務中度障礙程度以上學生為主。障礙程度較輕微的呢?就分流往分散式資源班、巡迴輔導班去,這實際上有牽涉該小學師生人數規模、有無常設合格特教老師等因素等,而其中不分類巡迴輔導班還有比較多現實面的無奈之處 (如:該校沒有特教班、巡迴輔導老師跨多個鄉鎮支援、孩童之間特殊需求差異大、因在每個單點時間都不長,比較難與普通班老師對接孩童的需求)
依宜蘭縣政府辦理身心障礙學生鑑定安置作業原則,有非常具體的分類,兒童青少年精神科相關的主要服務類群中,智能不足、注意力不足過動症、自閉症、學習障礙是最主要的特殊生族群,另依辦法10-5,聽說讀寫算能力能力有特殊落後、與智力預期水準有顯著落差、且經過一定教學補強仍無法突破的,必需加測學習成就類的測驗,這類測驗,大部分醫院不會採購,必要施測時請先行洽詢校方相關部門。
②孩子如果是,上小學後可以得到什麼協助?
委員們會參酌暨有書面報告、當面的觀察,衡量孩童障礙程度、預期對未來課綱學習、課堂參與狀況做出安置建議。安置初步結果會當場告知幼兒園校方、孩童照顧者,也會有書面資料寄送至孩童目前所讀幼兒園再遞交照顧者。照顧者可同意或不同意鑑定結果,若屬後者,可以提出至少兩次申復機會,特教中心會再安排鑑定安置會議處理。而特殊生的身份一般依類別程度,可能為一年或兩年,也就是在國小階段,還會有數次再確認的機會。
自己參加過數場鑑定安置會議運作,委員們都是非常有人性關懷的,絕對不是一個蘿蔔一個坑地把孩童填塞到可能去處,我自己經手過一個雖然經過多年早期療育,但是受先天腦部疾病影響甚鉅的孩童,依障礙程度來看,最佳解是集中式特教班,但因為照顧者希望給孩童再突破的機會,所有委員共同決定讓孩童試行融合到一所有集中式特教班的小學裡,先讓孩童多數時間在普通班,再依實際就學情形判斷下學年該如何。
集中式特教班在法規面上有師生比的要求,也以服務中度障礙程度以上學生為主。障礙程度較輕微的呢?就分流往分散式資源班、巡迴輔導班去,這實際上有牽涉該小學師生人數規模、有無常設合格特教老師等因素等,而其中不分類巡迴輔導班還有比較多現實面的無奈之處 (如:該校沒有特教班、巡迴輔導老師跨多個鄉鎮支援、孩童之間特殊需求差異大、因在每個單點時間都不長,比較難與普通班老師對接孩童的需求)
➂孩子如果是,家長自己要做什麼準備?
相信您在面對孩童有特殊狀況時,您已經做過超級多的準備了,然而有些特殊生的狀況,是自始至終都很難追得上同齡孩童水準的,而這很多是孩童出生時就註定的。聽起來是真的很無奈,但真的要放過自己,不要再去想「錯過什麼、問題在哪」,照顧者把自己逼得太緊,對孩童也未必能看出突破,「努力就一定會有收穫」本來就不是一個符合邏輯的陳腔濫調,對特殊生、特殊生的照顧者更是。
過去在醫院服務過一個目前已經上國中的特殊生,家長心態就相對平靜很多,這位媽媽她會陪伴孩童、會鼓勵孩童也會告訴自己「今天我跟xxx這樣互動不錯」、會讓自己有適度的休息,雖然我離開醫院了,前陣子意外看到這位孩童出現在縣內某景點的FB粉專上,孩童熟悉自然的笑顏,一部分是個人天性,一部分也來自這位始終溫暖支持的媽媽,當然媽媽也從孩童雖然慢,但還是在往前走的過程中,得到很多鼓舞。
④特殊生的身分會不會有貼標籤的問題?
孩童成為特殊生,若已經是一個既定事實,標籤就在了,但怎麼去看這張標籤,您可以想一想,我引述翻轉教育中一位特殊教育背景出身的老師,也是特殊生家長的話:「當孩子的障礙一定需要協助時,刻意的隱瞞就會造成誤解,該有的權益會被任意剝奪,他需要的資源就會無法安排,孩子的能力和成績的期待就會被誤判,讓孩子在學習中陷入困境,受到許多的責難和不適當的要求」。
講到這邊,我想順便提一下,到底要不要為孩童做入班宣導這件事?入班宣導對孩童到底好還不好?這真的沒有一定答案,偏偏人其實很難忍受不確定的感覺,從事兒童青少年精神科的工作超過十年了,也跑過快二十間學校,我常在開會或演講間與老師或家長討論這件事,當然門診也會聽到各式各樣的陳述,我只能很籠統跟各位說,預期入班宣導帶來對孩童好的影響,那關鍵在於您和班導怎麼配合、怎麼溝通。
④特殊生的身分會不會有貼標籤的問題?
孩童成為特殊生,若已經是一個既定事實,標籤就在了,但怎麼去看這張標籤,您可以想一想,我引述翻轉教育中一位特殊教育背景出身的老師,也是特殊生家長的話:「當孩子的障礙一定需要協助時,刻意的隱瞞就會造成誤解,該有的權益會被任意剝奪,他需要的資源就會無法安排,孩子的能力和成績的期待就會被誤判,讓孩子在學習中陷入困境,受到許多的責難和不適當的要求」。
講到這邊,我想順便提一下,到底要不要為孩童做入班宣導這件事?入班宣導對孩童到底好還不好?這真的沒有一定答案,偏偏人其實很難忍受不確定的感覺,從事兒童青少年精神科的工作超過十年了,也跑過快二十間學校,我常在開會或演講間與老師或家長討論這件事,當然門診也會聽到各式各樣的陳述,我只能很籠統跟各位說,預期入班宣導帶來對孩童好的影響,那關鍵在於您和班導怎麼配合、怎麼溝通。
我通常建議家長,若要做入班宣導,在孩童入學前,請記錄好您自己與孩童相處時的一些重要觀察,比如:用5W1H的描述孩童何時會出現較大的破壞或干擾行為、您自己通常怎麼安頓孩童、您平常用什麼方式鼓勵孩子時他/她最接受的到…等等,為什麼要提供詳細的觀察呢?您花了6年時間摸熟您的孩童,而一名班導要帶超過20位以上學生,班導自己要與您的孩童磨合,班導要帶全班同學來與您的孩童磨合,這都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為什麼不讓班導早一步、多一些認識呢?
同時我想補述一點關於身心障礙證明的規範,因為衛福部的要求與最常用的醫學準則也不盡相同,所以也會有一些糢糊地帶,但這份證明,是國家賦予孩童的權益,要不要申請,您也可以自行斟酌,但如果您剛有仔細看過第4段的話,應該要了解,身心障礙證明準備起來 (當然它不是您自己準備,必需經過醫師評定,且全台灣的規定是一致的,一定要是醫院來完成鑑定表),對孩童持有特殊身份,其實也像一張入場券。
最後我想分享一點給特殊生家長的話,您們都很辛苦,也默默忍受很多自己的苛責與旁人的眼光,您們身上的擔子真的很重,很多時候,好像看不到光,聖經裡上帝透過先知,在《以賽亞書》說了「你們得救在乎歸回安息;你們得力在乎平靜安穩」。
最後我想分享一點給特殊生家長的話,您們都很辛苦,也默默忍受很多自己的苛責與旁人的眼光,您們身上的擔子真的很重,很多時候,好像看不到光,聖經裡上帝透過先知,在《以賽亞書》說了「你們得救在乎歸回安息;你們得力在乎平靜安穩」。
主耶穌來到世上,也對眾人說「凡勞苦擔重擔的人,可以到我這裡來,我就使你們得安息…因為我的軛是容易的,我的擔子是輕省的」,願您們都能心裡輕省,平靜安穩地享受主裡的真平安。而關於孩子的事,願下面這首兒童詩歌《耶穌喜愛一切小孩》能讓您得到安慰,每個生命都是上帝大大疼惜的寶貝。
..................
延伸閱讀:
- 孩子跟同學起衝突時,家長是否適合親上火線,到學校去和其他人說明孩子的狀況?先自問,「你能在火線做些什麼?這些事情有沒有人能做得比你有效?」
- 「特教宣導的父母視角:為孩子能獲得友善環境入班宣導」特殊生家長到學校為孩子做特教宣導的目的與內容。
來源:https://helpasperger.blogspot.com/2024/02/blog-post_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