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幫助學習困難的孩子。李國英老師文
對於學習困難的孩子來說,當學習任務的難度超過他能力所及的時候,學習障礙的本質便會逐漸浮現,這群孩子多半會先被質疑不夠努力、不夠用功,當他們終於被理解是因為有學習障礙導致學習成效不彰時,往往已經信心崩塌,不再相信自己能夠學會、可以學好了。長期處於不被了解的負面影響可能超乎想像。
因此,對於身為師長的你我而言,無論法規的定義為何、不論學習的困難是什麼障礙或疾病所造成,學習都不該是令人束手無策的問題。在這篇文章裡,我們將一起認識學習困難的不同面向,也會提供一些實用的建議,幫助孩子們克服這些挑戰。
了解孩子的學習風格
了解孩子的學習風格
每個人都有自己獨一無二的學習風格,這通常是偶然間用特定的方式學習得到好結果,或是被師長要求使用特定的學習方式而長期累積下來的習慣。
若能透過工具來了解一個人的學習風格與學習優勢,將有助於發展出適合的策略來幫助他學得更有效率。
「聽、讀、寫學習優勢發展量表」能在簡單的題目中呈現出孩子的學習風格,同時找出孩子的學習優勢,以及哪些學習策略可能對他們最有效。這套工具的結果除了能更了解孩子的學習潛能,也能幫助學校老師針對學生的能力差異提供有效的個別化支持。
學習策略的力量
在了解學習風格與優勢之後,量身擬定學習策略就是提升學習成效的關鍵。這些策略能幫助孩子運用優勢、改善弱勢,進而實現他們的學習目標。
「聽、讀、寫學習優勢發展量表」能在簡單的題目中呈現出孩子的學習風格,同時找出孩子的學習優勢,以及哪些學習策略可能對他們最有效。這套工具的結果除了能更了解孩子的學習潛能,也能幫助學校老師針對學生的能力差異提供有效的個別化支持。
學習策略的力量
在了解學習風格與優勢之後,量身擬定學習策略就是提升學習成效的關鍵。這些策略能幫助孩子運用優勢、改善弱勢,進而實現他們的學習目標。
例如,一個擅長視覺思考的孩子,若將學習材料轉化為圖像和圖表,會比光靠聽覺學得更好;一個讀寫障礙的個體,已知他的識字量不足,若將文字轉成聲音,讓孩子透過聽來累積知識則會更有效率,我們若訓練他的相對優勢--聽覺記憶力,而不是只補強他的弱勢能力--讀寫,他可能更容易理解和記住知識,而且更容易有成功經驗。
積極的學習環境
學習困難的孩子從來不乏缺挫折經驗,學生在屢戰屢敗之後全盤放棄變成躺平族的案例,在教學現場裡並不少見。
積極的學習環境
學習困難的孩子從來不乏缺挫折經驗,學生在屢戰屢敗之後全盤放棄變成躺平族的案例,在教學現場裡並不少見。
他們無法透過一般的教學方法達成學習目標,也常在反覆練習後仍記不起字形,這些負面經驗容易造成消極的學習態度難以被激勵,繼而影響學習以外的其他適應。因此,創造積極的學習環境,以確保孩子能有成功經驗非常重要。
這包括與孩子協商出固定的學習時間,提供不受干擾的學習區域,以及適合的工具和資源,不過,這必須依照孩子的個別差異來設計,例如:有些人讀書必須絕對安靜,有些人卻需要有點聲音才能專心,與孩子一起討論,邊嘗試邊調整作法,將有助於發展孩子自我覺察和使用策略的能力。
法律上的限制
學習障礙在特教法規中有明確的定義與排除,最常見的盲點是當自閉症或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的孩子同時具有學習障礙的時候,往往無法取得學習障礙的教育診斷,縱使醫學測量孩子確實有學習障礙的生理現象也無可奈何。這造成孩子學習策略的需求往往無法被滿足,但並不表示這些孩子的學習困境就不需要被處理。
在台灣,一個人至少有十二年會在學校裡度過,學習遭遇困境的學生不管是何種障礙類別,清醒的時間多與挫折為伍,透過了解孩子的學習特質、運用學習策略、建立支持網絡、了解法律的限制以及運用優勢能力學習,能給孩子最佳的支持。
無論孩子的學習障礙如何,每個人都值得擁有最好的支持與機會。除了爭論學習障礙的診斷究竟該由醫療端給,還是教育端給,我們更該努力的是確保每個學生都有機會學會他們想學會的。
法律上的限制
學習障礙在特教法規中有明確的定義與排除,最常見的盲點是當自閉症或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的孩子同時具有學習障礙的時候,往往無法取得學習障礙的教育診斷,縱使醫學測量孩子確實有學習障礙的生理現象也無可奈何。這造成孩子學習策略的需求往往無法被滿足,但並不表示這些孩子的學習困境就不需要被處理。
在台灣,一個人至少有十二年會在學校裡度過,學習遭遇困境的學生不管是何種障礙類別,清醒的時間多與挫折為伍,透過了解孩子的學習特質、運用學習策略、建立支持網絡、了解法律的限制以及運用優勢能力學習,能給孩子最佳的支持。
無論孩子的學習障礙如何,每個人都值得擁有最好的支持與機會。除了爭論學習障礙的診斷究竟該由醫療端給,還是教育端給,我們更該努力的是確保每個學生都有機會學會他們想學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