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教育繪本導讀
我們常對孩子用睡了、上天堂來塑造死亡的意象,然而如何讓孩子承受分離、永別,也許繪本文學溫馨而樂觀的文字幻境,是最好的練習場。
死亡,是人們恐懼面對,卻不得不面對的課題,從兒童到成年人們面對了成長的喜悅,卻也面對了死亡的沉痛。然而他卻是生命中的一個重要的關卡,唯有面對他,才能從他身旁解脫獲得真正的成長。
專門處理少年成長問題的少年小說,他比年的兒童文學作品,更勇於切割這個口,卻又成功地為他療傷止痛,讓少年兒童從死亡的陰影理解拖出來。
用植物的死,感覺生命的運行如同四季的運轉
一片葉子落下來--經典傳訊
這是一本關於生命的書,以「生命是自然的一部分」來討論生與死之間的微妙平衡,藉著新生葉子弗萊迪與智者丹尼爾的對話,他與樹葉朋友們經歷季節變化,在冬天受到冷風吹襲,掉落在雪地上而死亡,到了春天,他與雪水一起融入土中,成了孕育樹木的力量。這是一個描寫生與死奇妙平衡的寓言,相信小朋友與大人們都會為這個具啟發性與教育性的故事所感動。
用寵物的死亡,加強兒童的承受力
「我永遠愛你」漢斯‧威爾罕著,上誼文化
小孩每晚睡前,都會告訴一起長大的狗阿雅:「我永遠愛你。」這個簡單的舉動使他能沒有遺憾和愧疚,幫助他走出陰霾,並以自己對「愛」的體驗,慷慨的關懷別的小孩的寵物。他最後坐在充滿愛與想像的圖畫中「也許有一天,我還會有另一隻狗、一隻貓或一條金魚。不論牠是什麼,每晚我都會跟牠說:我永遠愛你。」溫馨柔美的圖畫顯出家人對他的支持極具同理心,幫助他安然完成一場人生考驗。與其說這個故事在書寫死亡,倒不如說提醒我們:重視活著的每一刻。
「獾的禮物」—蘇珊‧巴蕾著,遠流
以充滿英國田園風格的角色和圖畫,細緻淡雅的描繪一隻有智慧的獾,知道自己將要「走向隧道的另一頭」,還安慰朋友們不要難過。每個朋友一一想起獾過去教給他們的事,就像獾留給大家的禮物。憂傷隨著雪融化,好朋友土撥鼠終於能微笑的說:「獾,謝謝你。」這本書充滿感性的描述文字,需要慢慢體會。
「再見斑斑」—哈莉凱勒著,英文漢聲
描述小男孩失去他的愛狗斑斑後的各種情結:悲傷、生氣、委屈、埋怨身邊的人。他懊悔沒有留在家裡陪病重的斑斑,斑斑就在他上課時死了。他拒絕接受事實。最後,好朋友陪他笑談斑斑的往事,一起放聲大哭,他接受了爸爸給他的新的小狗。書中凸顯小孩面對死亡的無奈,讓小孩紓解真實的情緒,但也透露成人慣有的一種態度:急切的要小孩趕快擦乾眼淚,用新東西填空。
紅色羊齒草的故鄉--藉著紅色羊齒草的神話解脫動物死亡的痛苦。小主人沉浸在神話的幻想裡,把痛苦昇華了。
本書作者威爾森.羅斯小時候住在奧克拉荷馬洲的山區,這是非常荒僻的地方,沒有學校、沒有鄰居,所以,他只能跟他唯一的夥伴獵犬,到山谷中的樹林漫遊。
小羅斯很愛講故事給他的狗聽,雖然小獵犬聽不懂境,不過他仍是很高興的把他的幻想、 感覺說出來。
書中的主人翁,十歲的比利 ,領著他的獵犬伙伴老丹和小安,到山林裡狩獵。
他們要獵捕的對象是既狡猾又凶悍的浣熊。由於老丹的勇猛、小安的細心和比利的堅持,這支小小的隊伍,很快的就征服了山林的浣熊,贏得許多獵人的掌聲。不過他們也遇到很多困難、危險、挑戰,也遇到最悲痛的分離。
故事的結尾,作者安排了一個紅色羊齒草的傳奇。他藉著這則傳說來告訴比利--死亡是人生的一部份,就好像一天中必須經歷早晨和黑夜一樣,否則另一個新的日子便不會到來。
「不殺豬的一天」—用寵物的死來虛擬幻境,讓兒童鍛鍊死亡的挫折忍耐力,以至於有能力面對親人的死。 一個人長大了,便要試著不再依賴父母,凡事都要開始對自己和別人負責,好比故事中的主角—羅勃,養了自己喜愛的小豬—粉粉,便要照顧牠的生活起居,牠的一切事情都是羅勃的責任。在13歲那年羅勃因父親罹患重病,而被迫得殺自己養了很久的豬,為此男孩長大了由12歲的小男童,蛻變為13歲的大男生,這是非常值得我們討論的生命主題。
這些作品讓我們重新思考。或許,「合適性」的問題不在於題材,而是表現或表達方式是否可被兒童理解和接受,是否可調撥到他們的心靈頻道。如此,即使像「死亡」這樣的主題,也能真正激盪出作品與小孩之間真正的對話。
探討人的死亡
「爺爺有沒有穿西裝?」—艾蜜麗‧弗利德文,張莉莉譯,格林文化
這是一本由死亡談論到如何生活的極佳作品,非常值得閱讀。本書榮獲德國五項大獎,並獲世界最美麗的圖畫書獎項。
小布魯諾的哥哥告訴他:「爺爺離開我們了。」可是他覺得奇怪,爺爺根本沒走啊!只是安安靜靜躺在那兒幾個鐘頭。因為個子太小,看不到躺在棺材裡的爺爺,只能看到黑皮鞋從棺材邊露出來。布魯諾認識這雙鞋,那是爺爺最好的鞋子,爺爺每次穿它都會配上西裝。看著那雙鞋,小布魯諾想:「爺爺有沒有穿西裝?」
爺爺下葬後,布魯諾才真正感覺爺爺不在了!多次和大人對話後,他相信「讓每一天都活得多采多姿,好像它是你人生的最後一天。」而且,如果爺爺現在過得很幸福,那麼自己也要過得幸福一點。
作者艾蜜麗藉由小布魯諾的口,提出一個個最單純,也最直指核心的疑問,像「人死了會到哪裡去?」「為什麼爺爺沒有交代一聲就離開?」……帶領孩子從震驚→否認→憤怒→失落→平復的心理過程中,尋找生命的出口。舉重若輕的手法,讓死亡的沉重不再是負荷,而是一種心靈的洗禮。這就是本書最令人動容之處,死亡是如此真實,它帶來哀傷,但也從哀傷中教會我們堅強,以及體會愛的深度和無限。
通往泰瑞比西亞的橋--漢聲世界成長文學
(這本書後來改編成電影『尋找夢奇地』-強力推薦這部片)
作者凱薩琳柏特森藉著好朋友伯斯特的死,來為主人翁傑西打開心境。面對伯斯特的死傑西度過無法變面對現實的退縮斷以後,她打開了心胸,建造了一條橫跨現實和想像的橋,碼渴望友誼的沒沒殆盡了和伯斯特所建立的想像王朝--泰瑞比西亞王國。
死亡是可怕的,那麼不死呢?
永遠的狄家--漢聲世界成長文學
狄家四口停止生長,永遠都活在同年記,不管命怎麼輪迴,他們都永遠不動,怎麼辦?看到狄種無可奈何的活著的相信看過的人,繪體會命的有線性。以及不可預測性之可愛。
狄家是很特別的家庭。從外表看來,他們和一般家庭相似。正值中年的爸爸、媽媽,兩個,二十歲左右的男孩。不過,他們實際上都超過-百歲「,而且還會活到兩百、三百……到永遠,因為他們都是長生不老的人。
自古以來,長生不老-尚忙人類夢寐以求的。許多巫師、道上、科學家、醫學家埋頭鑽研,莫不企圖想延長人類壽命,期望找出長生不老的祕方。如果真能實現這個夢想,人們就有無限時間去追求他所想要的東西,不再害怕有天老了,無力去實現理想,或因突然死亡,而滅絕了希望。可足,擁有此能力的狄家人卻想放棄這個能力。他們認為長生不老的人,只能算足存在,不足活著。狄家的主人狄達就做了個輪子的譬喻,來表達他對生命的看法「太陽從海洋吸了些水上去,變成雲,按著又變成雨。雨水落到溪中,溪水不斷前行,把水送回海洋,這就好比一個輪子。」任何東西都好比輪子,但它們從沒有一刻與上一刻相同,總是在成長、更新、前行,而且總是有新的東西在交替。這是萬串萬物運行、生生不息的自然法則。參與這法則本來要二種福氣,只是這份福氣,卻跳過了狄家,使狄家退出這輪子。無怪乎狄達要說:「如果我知道如何爬回轉輪的話,我會馬上爬回去。你要活著,軌不能脫離死亡。」因為死亡也是轉輪的一部份,軌在誕生的旁邊,一個人不能只挑選他喜歡的那些,而不管其他部份。
本書作者奈特莉.芭比特是寫少年幻想小說的高手。「永遠的狄家」是牠的成名作。本書描述-位十一歲的少女丁葳,因意外獲知長生不老的泉水祕密;而遭狄家人綁架,進而有機會去瞭解這具有長生不老能力的狄家人的內心世界。起初,丁葳先是感到驚訝(世上居然有長生不老的人)、驚喜(只要她願意,她隨時可以喝)、然後轉焉恐懼(沒想到長生不老會帶來那麼大的痛苦利危機),終至同情(為狄家人的命運難過)。在此之前,生命對年少的丁葳是新鮮而神祕的;在此之後,生命已不那麼虛幻,它是一個有軌跡可循的轉輪,會成長、更新、前行。而這正是作者在這則有趣的寓言故事中,所要揭示的主題。
守著孤島的女孩 漢聲世界成長文學
她出生在一個富裕的家庭。她穿著祖母為她選購的名牌服飾。她在一所貴族學校讀書。每年,她都要參加夏令營和接受一位淑女應具備的各種技藝訓練。 她討厭這樣的生活。可是,她又不敢說。 她不敢說她喜歡穿牛仔褲。她不敢拒絕祖母要她噴的名牌香水。她不敢任意表達意見。她甚至不敢大聲談笑。 她也是個自卑而軟弱的人。每次心情不好,她只能用吃東西來填補心裏的空虛。過於肥胖的身材,使她覺得自己是個不受人喜歡的人。她說過,自己是個永遠不知快樂是什麼,總是到事後才知道的人。
雖然牠的一切聽起來那麼糟,可是她仍擁有兩個她愛的人 媽媽和妹妹。然而老天太殘忍,在她十六歲以前,軌先後帶走這兩人的生命,留她孤單一人在世上。 至此,她幾乎快崩潰了。她決定離家出走,離開一心要她當名媛淑女而不在乎她感受的爸爸和祖母。即使是出走,懦弱的她仍帶了足夠的錢,而且目的地也是她熟悉的地方--她爸在加拿大購置的私人島嶼。那兒會有棟舒適的木屋。 可是並不如她預期所料。當她千里迢迢抵達小島後,她才發現小島上的木屋已燒毀了。更慘的是,當地想離開小島的時候,能載她離島的獨木舟也在暴雨中遭摧毀。迅至的飢餓、孤寂、寒冷,漸漸逼她走向絕路...
「守著孤島的女孩」就是一本描述主角歐麗兒在孤島上生活、奮鬥、尋回自我的精采故事。作者哈利.梅瑟用平實細膩的筆法,將這位孤獨的小女孩,如何憑雙手在原始的大自然裡的生活三季(夏、秋和冬),並走出孤島的經過,活生生呈現在你面前。
沒有人天生就是個強者。 主角是個儒弱的人,牠是個標準的「溫室裏的花朵」,食衣住行都有人代為準備。作者將這樣一個人,投置在一座孤島上,就是要證明一件事-----人的潛力無窮,而潛力通常是在困境中才被挖掘出來。
本書全部二十三章,有十五章是描述女孩在孤島掙扎、奮鬥的過程。其中,作者很明顯地將它分成三個階段: 一、木屋燒毀--讓主角主動學習求生的本領,瞭解如何自處、排遣孤獨。 二、食物遭竊--學習怎樣安排起居的計劃,自己動腦動手做必需用品,從其中尋回自信心。 三、船毀和冬來--在飢寒交迫、困在孤島的逆境中,體會生命的真義。
走出孤島後的歐麗兒,仍舊懷念著島上的生活。她覺得島上的生活簡單又實在,都市的生活複雜又空虛。不過,這並不表示他將遠離文明,重回自然,過著原始的生活。蟲聲的歐麗兒, ,已經從這次經歷中,學會如何去掌握自己的生命,而這份自信,是不會因環境而改變的。
作者並不曾表示過人的成長非透過這種方式才行,同時他也不鼓勵大家離家出走。他甚至警告你 隨便離家出走是危險的。歐麗兒之所以能在重重困境中突破出來,除了靠牠的毅力和勇氣外,好運氣也是很重要的原因,因為,她恨可能在某一刻餓死或凍死。
人的成長並非是一種奇蹟,它絕對要你付出心血才能獲得。「守著孤島的女孩」就是這句話最好的例證。
有一位英國的小說家金尼爾.狄福先生,寫了一本類似童話的冒險小說,書名是「魯濱遜漂流記」,內容描述男主角魯濱遜喜愛航海,想過浪跡天涯的日子,便偷偷離開父母跑去當水手。在一次海難中,獨自漂流到一座荒島,憑著僅留在身旁的糖和火藥、簡單的工具和一條狗,他建立了一個能夠長久生存的莊園,在島上共住了二十八年兩個月零十九天。
看起來他似乎可以一個人過生活,可是如果沒有來自人類文明社會所學習到的技藝、工具,讓他種下了大麥和稻米,再加上荒島生產的葡萄、野山羊,賴以生存的糧食恐怕會出問題。人要活著,靠這些還不夠,魯濱遜仍需每天讀聖經、有一隻忠狗陪伴他,還抓了一隻會學話的鸚鵡,使他的生活不會寂寞。如此說來,我們人類的確要感激這些動植物,它們和我們的生存是息息相關。
作者凱薩琳柏特森藉著好朋友伯斯特的死,來為主人翁傑西打開心境。面對伯斯特的死傑西度過無法變面對現實的退縮斷以後,她打開了心胸,建造了一條橫跨現實和想像的橋,碼渴望友誼的沒沒殆盡了和伯斯特所建立的想像王朝--泰瑞比西亞王國。
死亡是可怕的,那麼不死呢?
永遠的狄家--漢聲世界成長文學
狄家四口停止生長,永遠都活在同年記,不管命怎麼輪迴,他們都永遠不動,怎麼辦?看到狄種無可奈何的活著的相信看過的人,繪體會命的有線性。以及不可預測性之可愛。
狄家是很特別的家庭。從外表看來,他們和一般家庭相似。正值中年的爸爸、媽媽,兩個,二十歲左右的男孩。不過,他們實際上都超過-百歲「,而且還會活到兩百、三百……到永遠,因為他們都是長生不老的人。
自古以來,長生不老-尚忙人類夢寐以求的。許多巫師、道上、科學家、醫學家埋頭鑽研,莫不企圖想延長人類壽命,期望找出長生不老的祕方。如果真能實現這個夢想,人們就有無限時間去追求他所想要的東西,不再害怕有天老了,無力去實現理想,或因突然死亡,而滅絕了希望。可足,擁有此能力的狄家人卻想放棄這個能力。他們認為長生不老的人,只能算足存在,不足活著。狄家的主人狄達就做了個輪子的譬喻,來表達他對生命的看法「太陽從海洋吸了些水上去,變成雲,按著又變成雨。雨水落到溪中,溪水不斷前行,把水送回海洋,這就好比一個輪子。」任何東西都好比輪子,但它們從沒有一刻與上一刻相同,總是在成長、更新、前行,而且總是有新的東西在交替。這是萬串萬物運行、生生不息的自然法則。參與這法則本來要二種福氣,只是這份福氣,卻跳過了狄家,使狄家退出這輪子。無怪乎狄達要說:「如果我知道如何爬回轉輪的話,我會馬上爬回去。你要活著,軌不能脫離死亡。」因為死亡也是轉輪的一部份,軌在誕生的旁邊,一個人不能只挑選他喜歡的那些,而不管其他部份。
本書作者奈特莉.芭比特是寫少年幻想小說的高手。「永遠的狄家」是牠的成名作。本書描述-位十一歲的少女丁葳,因意外獲知長生不老的泉水祕密;而遭狄家人綁架,進而有機會去瞭解這具有長生不老能力的狄家人的內心世界。起初,丁葳先是感到驚訝(世上居然有長生不老的人)、驚喜(只要她願意,她隨時可以喝)、然後轉焉恐懼(沒想到長生不老會帶來那麼大的痛苦利危機),終至同情(為狄家人的命運難過)。在此之前,生命對年少的丁葳是新鮮而神祕的;在此之後,生命已不那麼虛幻,它是一個有軌跡可循的轉輪,會成長、更新、前行。而這正是作者在這則有趣的寓言故事中,所要揭示的主題。
守著孤島的女孩 漢聲世界成長文學
她出生在一個富裕的家庭。她穿著祖母為她選購的名牌服飾。她在一所貴族學校讀書。每年,她都要參加夏令營和接受一位淑女應具備的各種技藝訓練。 她討厭這樣的生活。可是,她又不敢說。 她不敢說她喜歡穿牛仔褲。她不敢拒絕祖母要她噴的名牌香水。她不敢任意表達意見。她甚至不敢大聲談笑。 她也是個自卑而軟弱的人。每次心情不好,她只能用吃東西來填補心裏的空虛。過於肥胖的身材,使她覺得自己是個不受人喜歡的人。她說過,自己是個永遠不知快樂是什麼,總是到事後才知道的人。
雖然牠的一切聽起來那麼糟,可是她仍擁有兩個她愛的人 媽媽和妹妹。然而老天太殘忍,在她十六歲以前,軌先後帶走這兩人的生命,留她孤單一人在世上。 至此,她幾乎快崩潰了。她決定離家出走,離開一心要她當名媛淑女而不在乎她感受的爸爸和祖母。即使是出走,懦弱的她仍帶了足夠的錢,而且目的地也是她熟悉的地方--她爸在加拿大購置的私人島嶼。那兒會有棟舒適的木屋。 可是並不如她預期所料。當她千里迢迢抵達小島後,她才發現小島上的木屋已燒毀了。更慘的是,當地想離開小島的時候,能載她離島的獨木舟也在暴雨中遭摧毀。迅至的飢餓、孤寂、寒冷,漸漸逼她走向絕路...
「守著孤島的女孩」就是一本描述主角歐麗兒在孤島上生活、奮鬥、尋回自我的精采故事。作者哈利.梅瑟用平實細膩的筆法,將這位孤獨的小女孩,如何憑雙手在原始的大自然裡的生活三季(夏、秋和冬),並走出孤島的經過,活生生呈現在你面前。
沒有人天生就是個強者。 主角是個儒弱的人,牠是個標準的「溫室裏的花朵」,食衣住行都有人代為準備。作者將這樣一個人,投置在一座孤島上,就是要證明一件事-----人的潛力無窮,而潛力通常是在困境中才被挖掘出來。
本書全部二十三章,有十五章是描述女孩在孤島掙扎、奮鬥的過程。其中,作者很明顯地將它分成三個階段: 一、木屋燒毀--讓主角主動學習求生的本領,瞭解如何自處、排遣孤獨。 二、食物遭竊--學習怎樣安排起居的計劃,自己動腦動手做必需用品,從其中尋回自信心。 三、船毀和冬來--在飢寒交迫、困在孤島的逆境中,體會生命的真義。
走出孤島後的歐麗兒,仍舊懷念著島上的生活。她覺得島上的生活簡單又實在,都市的生活複雜又空虛。不過,這並不表示他將遠離文明,重回自然,過著原始的生活。蟲聲的歐麗兒, ,已經從這次經歷中,學會如何去掌握自己的生命,而這份自信,是不會因環境而改變的。
作者並不曾表示過人的成長非透過這種方式才行,同時他也不鼓勵大家離家出走。他甚至警告你 隨便離家出走是危險的。歐麗兒之所以能在重重困境中突破出來,除了靠牠的毅力和勇氣外,好運氣也是很重要的原因,因為,她恨可能在某一刻餓死或凍死。
人的成長並非是一種奇蹟,它絕對要你付出心血才能獲得。「守著孤島的女孩」就是這句話最好的例證。
有一位英國的小說家金尼爾.狄福先生,寫了一本類似童話的冒險小說,書名是「魯濱遜漂流記」,內容描述男主角魯濱遜喜愛航海,想過浪跡天涯的日子,便偷偷離開父母跑去當水手。在一次海難中,獨自漂流到一座荒島,憑著僅留在身旁的糖和火藥、簡單的工具和一條狗,他建立了一個能夠長久生存的莊園,在島上共住了二十八年兩個月零十九天。
看起來他似乎可以一個人過生活,可是如果沒有來自人類文明社會所學習到的技藝、工具,讓他種下了大麥和稻米,再加上荒島生產的葡萄、野山羊,賴以生存的糧食恐怕會出問題。人要活著,靠這些還不夠,魯濱遜仍需每天讀聖經、有一隻忠狗陪伴他,還抓了一隻會學話的鸚鵡,使他的生活不會寂寞。如此說來,我們人類的確要感激這些動植物,它們和我們的生存是息息相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