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些自閉症患者,長大後症狀便會消失?
最新刊登於權威醫學期刊,小兒科期刊的研究顯示許多兒時被診斷有自閉症的患者,長大後他們的症狀可能會消失,這個比例高達三分之一。對於研究結果,原因到底是誤診或者是它們的大腦產生變化目前尚無定論。
統計發現總共有1366個人
提到他們的小孩過去或者當時被診斷自閉症,其中有453的個案是小時候曾被診斷成自閉症但長大後症狀不復存在。
研究人員也發現有學習缺陷或者發展遲緩的孩童,之後持續被診斷自閉症的機率較高,這些孩童大一點也容易有癲癇及焦慮的狀況。弱勢小孩或者青少年的患者有聽力障礙,長大後比較不會被診斷有自閉症。
相關原文研究摘要:
http:// pediatrics.aappublications. org/content/early/2012/01/ 18/peds.2011-1717
Brenda Lin 那我很希望我家小孩是長大後自閉症狀不復存在的那種! 我也是會怕,怕療育中斷讓小孩倒退,可是怕不能解決問題啊!所以,我這天一直在想就DSM-V的標準來看,她絕對會被排除。可是,她的能力真的超越標簽限制了嗎?沒有的是哪些?我可以做什麼?
Dana Hau 我覺得我兒子也好很多了,現在他會主動關心別人,也會在意自己很多事情,像會問我考70幾分會不會很爛?如果他小時也有這些表現,肯定不會被視為自閉症.但他還是有些固著行為,譬如要在固定時間吃飯和看固定的節目,而且講話還是有些"無厘頭",所以醫生還是決定要給他手冊,不過我想我們身為父母能做的,不論他們症狀能不能消除,都要以無盡的愛幫助他們融入社會,有謀生及照顧自己的能力!
Zora Cho Brenda Lin Dana Hau 有謀生及照顧自己的能力,都還未完成,也還在努力中~~
(相對的,我家妹妹根本不需要這些協助~~我不是爭取特權,而是希望得到協助~~讓人才得以成為人才~而不是讓他們連基本生活能力都被其他困難掩蓋~)一方面要宣導讓更多人知道它們隱性的困難。一方面又要為他們的就業加緊腳步努力~~能力有限時間有限~
Cristiane Hsu 各總類型的發展障礙個案都能透過教育和治療,學習並改善社交、溝通和行為。相較其他障礙,HFA和AS都是「可造之才」,因為他們的認知正常,經過適當的教育和治療,前途不可限量。與其說是症狀消失vanish,倒不如說是grow over,因為ASD是發展障礙,症狀也會隨著發展歷程而改變,但這個改變可好可壞。而適當的教育和治療才能把改變導向好的那一端。「等等看會不會自然變好」,就是在賭運氣,如果變糟了,那可是孩子的一生啊。
就像老人家都說氣喘轉大人就會好,上小學後我就沒吃氣喘的藥,常常一個小感冒,就讓我咳嗽一整個月,可是轉大人後我也沒變好,除了白白受苦,現在還是要隨身帶著急用藥,更不能淺水!
還有,第一別太相信機率,當發生在自己或家人的身上,那就是100%;第二看研究報告要客觀的質疑結果和結論,看看其他性質類似研究的發現是否也相同。
黃雅芬 研究結果的解讀要十分謹慎,因為研究方法會影響結果很大,推論方向也就容易有所偏頗。這方面需要仰賴專業人員多下點功夫幫民眾進行正確解讀,要不然容易造成誤導和不必要的恐慌。
許鈺玲 黃雅芬醫師的說法我認同,需要更謹慎去看待這些研究結果。我的做法是釐清自己的角色定位,其他的醫療規醫療,特教歸給特教專業人員來做說明,自己也比較不會有太大的壓力。
黃瑞佳 這個鄭醫師是信山達基的醫師.山達基反對現代精神科用藥. 認為這些病是藥廠創造出來的.山達基這個宗教集團本身一樣是有爭議.(有鍊財爭議)我不會完全反對他們, 但看他們主張要小心.有時過度極端.當然有些觀念是可以參考.一定要很小心. (我自己上過山達基的課.有些確實很受用)
傳統精神科,是有部份醫師用藥作法確實不讓人認同. 但現在有很大的改革. 連醫院也不再用精神科,改用身心科等. 有很多很好醫師. 對這篇文章,一喜的是,給一些自閉兒童家長希望. 但我更害怕一些家長可能因為受這文章影響而未在黃金治療期基積極治療. 我自己自閉姪女,以前就是舊觀念認為長大就會好, 而錯失了黃金時期. 如今自閉愈來愈嚴重. 我的自閉姪女也一度被誤診為聽力障礙.聽力障礙有可能被誤診為自閉,而自閉也有可能被誤診為聽障.
臉書討論
https://www.facebook.com/aspergerhouse/posts/137644953022112
統計發現總共有1366個人
提到他們的小孩過去或者當時被診斷自閉症,其中有453的個案是小時候曾被診斷成自閉症但長大後症狀不復存在。
研究人員也發現有學習缺陷或者發展遲緩的孩童,之後持續被診斷自閉症的機率較高,這些孩童大一點也容易有癲癇及焦慮的狀況。弱勢小孩或者青少年的患者有聽力障礙,長大後比較不會被診斷有自閉症。
相關原文研究摘要:
http://
Brenda Lin 那我很希望我家小孩是長大後自閉症狀不復存在的那種! 我也是會怕,怕療育中斷讓小孩倒退,可是怕不能解決問題啊!所以,我這天一直在想就DSM-V的標準來看,她絕對會被排除。可是,她的能力真的超越標簽限制了嗎?沒有的是哪些?我可以做什麼?
Dana Hau 我覺得我兒子也好很多了,現在他會主動關心別人,也會在意自己很多事情,像會問我考70幾分會不會很爛?如果他小時也有這些表現,肯定不會被視為自閉症.但他還是有些固著行為,譬如要在固定時間吃飯和看固定的節目,而且講話還是有些"無厘頭",所以醫生還是決定要給他手冊,不過我想我們身為父母能做的,不論他們症狀能不能消除,都要以無盡的愛幫助他們融入社會,有謀生及照顧自己的能力!
Zora Cho Brenda Lin Dana Hau 有謀生及照顧自己的能力,都還未完成,也還在努力中~~
(相對的,我家妹妹根本不需要這些協助~~我不是爭取特權,而是希望得到協助~~讓人才得以成為人才~而不是讓他們連基本生活能力都被其他困難掩蓋~)一方面要宣導讓更多人知道它們隱性的困難。一方面又要為他們的就業加緊腳步努力~~能力有限時間有限~
Cristiane Hsu 各總類型的發展障礙個案都能透過教育和治療,學習並改善社交、溝通和行為。相較其他障礙,HFA和AS都是「可造之才」,因為他們的認知正常,經過適當的教育和治療,前途不可限量。與其說是症狀消失vanish,倒不如說是grow over,因為ASD是發展障礙,症狀也會隨著發展歷程而改變,但這個改變可好可壞。而適當的教育和治療才能把改變導向好的那一端。「等等看會不會自然變好」,就是在賭運氣,如果變糟了,那可是孩子的一生啊。
就像老人家都說氣喘轉大人就會好,上小學後我就沒吃氣喘的藥,常常一個小感冒,就讓我咳嗽一整個月,可是轉大人後我也沒變好,除了白白受苦,現在還是要隨身帶著急用藥,更不能淺水!
還有,第一別太相信機率,當發生在自己或家人的身上,那就是100%;第二看研究報告要客觀的質疑結果和結論,看看其他性質類似研究的發現是否也相同。
黃雅芬 研究結果的解讀要十分謹慎,因為研究方法會影響結果很大,推論方向也就容易有所偏頗。這方面需要仰賴專業人員多下點功夫幫民眾進行正確解讀,要不然容易造成誤導和不必要的恐慌。
許鈺玲 黃雅芬醫師的說法我認同,需要更謹慎去看待這些研究結果。我的做法是釐清自己的角色定位,其他的醫療規醫療,特教歸給特教專業人員來做說明,自己也比較不會有太大的壓力。
黃瑞佳 這個鄭醫師是信山達基的醫師.山達基反對現代精神科用藥. 認為這些病是藥廠創造出來的.山達基這個宗教集團本身一樣是有爭議.(有鍊財爭議)我不會完全反對他們, 但看他們主張要小心.有時過度極端.當然有些觀念是可以參考.一定要很小心. (我自己上過山達基的課.有些確實很受用)
傳統精神科,是有部份醫師用藥作法確實不讓人認同. 但現在有很大的改革. 連醫院也不再用精神科,改用身心科等. 有很多很好醫師. 對這篇文章,一喜的是,給一些自閉兒童家長希望. 但我更害怕一些家長可能因為受這文章影響而未在黃金治療期基積極治療. 我自己自閉姪女,以前就是舊觀念認為長大就會好, 而錯失了黃金時期. 如今自閉愈來愈嚴重. 我的自閉姪女也一度被誤診為聽力障礙.聽力障礙有可能被誤診為自閉,而自閉也有可能被誤診為聽障.
臉書討論
https://www.facebook.com/aspergerhouse/posts/137644953022112
最新刊登於權威醫學期刊,小兒科期刊的研究顯示許多兒時被診斷有 自閉症的患者,長大後他們的症狀可能會消失,這個比例高達三分之 一。對於研究結果,原因到底是誤診或者是它們的大腦產生變化目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