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問題QA】如何跟孩子談論親人死亡?阿公死掉我沒哭是因為阿公壽終正寢~~
一片葉子落下來 |
我父親過世時,哀傷不已看不透生死的我,急著把之前在國小任教時整理的生命教育繪本,給當時10歲的孩子讀。
我本來很確定這方法是有效的,畢竟幾乎所有的生命專家都教育我們,和孩子討論死亡議題,最好從「植物」入門。用植物的死,感覺生命的運行如同四季的運轉。
沒想到 我自認為會對他有幫助的 "從繪本入門" , 反而引起他的濟大恐慌。
「 我沒有跟他確認, 這些書是不是他需要的內容 」就擅自做了決定。
對我以前任教的學生這方法不錯,但我卻沒料到會引發自己孩子更大的恐慌。植物會死亡,動物會死亡,日月星辰都會死讓他更加焦慮。
永生是一種詛咒 |
家庭中遇到重要親人死亡時,很多家長會關住孩子的焦慮度,會關注怎麼跟孩子討論生死的議題,但我的經驗是先不要把焦點關著注孩子, 而是要 先「 確認 」自己 是不是穩定,是否有能力談論生死議題。
我們家人都無力處理,所以接著請孩子的心理諮商師協助,諮商師建議讓孩子養動物,以了解生命的依附照料等等生命議題,沒想到帶回來的鸚鵡卻在短短的ㄧ兩周內死亡。而引起我們母子更大的恐慌。
其實討論任何議題,不是找到最好的方法,而是找到適合對方的方法。針對對方適才適性陪伴很重要。
爺爺有沒有穿西裝? |
提醒您,在處理任何議題的過程中,「 確認對方的想法很重要 」。
還遇過一個孩子, 住在北部的他對台南地震的傷亡痛哭流涕,卻對自己的爺爺死亡沒有哭泣, 因為阿公是壽終正寢的」「 不是意外死亡所以不用難過 」。
羅梅英在她如何與孩子討論死亡? 文中提到一個例子,有個4歲阿公一手帶大的男孩,跑去踢阿公的棺材,大人見狀大罵,細問之下才知道孩子以為「這樣子亂踢,阿公會起來罵我。」這孩子以為死亡只是暫時的~~
看我的眼睛 |
《 看我的眼睛 》的作者John Elder Robisons, 曾經因為在鄰居談論有人死亡的時候笑出來, 而被緊張的家長送到精神科找醫師治療。作者在他成長之後,對讀者說明,他那時候為什麼會笑出來-- 因為
「真高興我沒事」
作者說他跟自己親近的家人和好友真的會產生同理心,會焦慮會想吐,脖子肌肉會抽筋,有這樣的感覺,對他來說才是「真正的同理心」
事後證實事實並非如此, 哥哥當時不來看我的原因
,是因為他沒有能力來看。他 對醫院的運作非常不了解 害怕醫院,也害怕醫院 濃濃的藥味 ;還害怕醫院的人來人往,他害怕不認識的人東問西問, 也不知道如何面對親友的關心。經過諸多練習,幾年後他已經會在醫院 照顧我了。
兩個孩子到醫院探視親人 |
但在此時我才真正去面對。我接受人終有不能,終得面對徹底放手的一日,於是我面對自己的恐懼,把孩子叫到跟前,解決我自己的害怕。
最後我想說,我不知道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有人認為服喪期間就是要哭聲不斷的? 甚至還怕自己哭不出來,找孝女白琴用麥克風放聲大哭,在實在是荒謬不已。
我父母的喪禮期間,有幾個晚上,我跟家人輪流守夜,講到爸媽跟我在一起時開心的過往,或者爸媽跟我們曾經度過的荒唐事,幾個兄弟姊妹都大笑了起來。有哭有笑是真性情,忍住不笑應要哭才奇怪不是嗎?